10月底,在县委组织部的干部研判信息数据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将收集的党建、纪检监察、项目建设等工作通报录入干部综合研判信息数据库,这些数据将作为今后干部评先评优、考核定级、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今年以来,永兴县通过常态化采集、精细化分析、合理化运用等方式,探索建立了基于大数据的干部综合研判新模式,用科学的方法代替过去识人凭经验、用人凭印象的做法,有力推动了干部工作由“感性化”向“数字化”转变。
“将数据采集常态化,通过多途径多元化的日常信息收集将干部信息及时录入大数据库,‘一人一档’建立实干实绩‘清单’。”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定期考核“集中性收集”、日常考察“常态化收集”、部门联动“全方位收集”等多元方式的“三管齐下”,使得数据采集日益常态化。截至目前,来自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不同部门的“数据”汇总成3000余份干部实干实绩,130余份干部负面信息清单。
每月末,我县还组织开展“议干部”工作,根据干部年度目标任务进展、特色工作推进、群众工作能力、攻坚克难水平、获得奖励荣誉等5方面要素,确定干部能力水平;根据干部基本素养、学习能力、业务能力、创新能力、个性特点等5方面内容,摸清干部发展潜力;根据干部违规违纪、作风不实、诚信不足、工作不力、品行不端等5条负面指标,确定干部个人品行。通过数据分析,为干部精准画像,形成文字材料并存档备查。今年以来,共开展月末议干部工作9次,为116名干部画像,全面掌握了点评对象的德、能、勤、绩、廉综合表现。
如今,我县改变凭经验、凭印象为主的方式,结合岗位需求实际,对干部进行纵向分析和横向比对,真正做到“让数据说话”。在今年乡镇党委换届中,将8名能够驾驭全局、果断决策、担当担责、识人用人的“狮子型”干部调整到乡镇党委书记、局长等“一把手”岗位。将23名执行力强、心理抗压强、协调能力好的“孔雀型”干部调整到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等需要较强协调能力的岗位上。将16名做事稳重、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骆驼型”干部调整到现代农业、脱贫攻坚、环境整治等需要踏实苦干的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