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4年永兴县贸易基本特点
(一)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加工贸易额大幅增长。2014年,永兴县进出口3.55亿美元,增长20.32%,占全市的10%,其中进口1.55亿美元,增长18%,出口2亿美元,增长22%。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3.19亿美元,增长34%。进出口总额和加工贸易额在全市各区县中均位列第一。
(二)以贵金属加工为主导,其中黄金加工贸易占全县加贸总额的九成。2014年,永兴县黄金加贸额为3.1亿美元,占全县加工贸易总额的97%;白银出口1287万美元,占外贸出口总额的6.4%,鞋帽服装类进出口455万美元。
二、存在的困难以及问题
(一)用工荒制约郴州加贸企业发展
物流成本和有无充足的技术工人是企业转移考虑最多的因素,但目前“廉价劳动力”这一作为永兴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红利正慢慢消退。据多家企业反映,即便上涨工资,也难以招到充足的员工以保障正常生产。这一状况不仅大大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还带来企业产能不稳、无法满足订单需求而丧失大量客户的危机。这些问题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制鞋业等体现的尤为明显。例如永兴东裕鞋业有限公司,该司2014年所接受订单如需按时完成需要700-1000工人,但由于招工困难,工人人数只能维持在200人左右,不能按订单需求满负荷运转,导致大批订单不得不忍痛取消,企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现状亟需改变
贵金属加工是永兴县重点发展的产业,但从2014年加贸数据来看,永兴县加工贸易过于依赖有色金属加工产业,尤其是黄金加工,2014年永兴县黄金加工贸易额3.1亿美元,占全县加贸额的97%。综合来看,该产业的辐射作用相当有限,对周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对当地经济、税收、就业并无多大实质性利好,并且极容易受政策影响,一旦有政策对其禁止或者限制,永兴县加工贸易将出现断崖式下降。例如2014年11月海关总署下发通知要求对“虚假贸易”进行管控后,广州车站海关不再允许以“客带货”方式进出口黄金以及制品,截止到目前,这一类贸易仍处于停滞状态。
(三)配套产业有待进一步完善
产业承接地如果不强化产业配套能力,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其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将非常有限。目前永兴县在此方面的进展比较缓慢,时至今日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缺原材料供应企业。例如前几年从沿海转移至永兴的企业其原材料仍然需从东莞、深圳等地采购,费时费钱,严重制约了转移企业的发展步伐;二是是缺代工外包企业。外贸企业是根据订单安排生产,而有时订单较多超出企业生产能力,如有配套的代工外包厂,企业完全可以接受订单而将一部分予以外包,但目前永兴尚缺乏此类配套企业。
(四)地方政府补贴政策导向有待调整
目前郴州市加工贸易补贴是以加工贸易额为基数,也就是加工贸易额越高,补贴越高,并未根据不同产业制定不同的补贴方式。此种补贴方式造就了近两年贵金属加工贸易急剧增长、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而真正需要大力扶持的,对永兴劳动就业、财政税收、拉动经济有所助力的生产型企业则受益相对较少。
三、2015年发展规划及建议
2015年永兴县外贸既定目标为4亿美元,在2014年的基础上增长15%。在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之余,我们必须积极稳妥地应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才能确保开放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集聚效应
永兴县外贸企业由于数量较少,集聚效应不明显,难以像珠三角一样吸引到大量外地务工人员,只靠招收本地附近人员满足不了企业用工需求。因此必须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研究出台更具吸引力的项目用地、规划、环评、供电、供汽、融资、税收减免、人才引进等配套政策和措施,密切与沿海大企业的联系,延续并制定新的优惠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早介入早跟进,争取更多沿海加工贸易企业转移落户永兴。
(二)合理布局,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贵金属加工行业产业链条短、规模小、带动作用不强,其生存的土壤主要为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且存在虚假贸易、“套利套汇”风险,容易受政策影响,不应成为加工贸易发展的主导方向。制鞋、纺织印染等产业,是沿海淘汰的产能,但具备一定的产业链和规模,对周边有一定的带动作用,虽不能作为未来加工贸易发展的主导方向,但在目前永兴外贸企业偏少、未形成集聚的现实下,仍需给予一定的政府扶持。而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链长、相关产业关联度大、带作用明显,则应作为加工贸易发展的重点方向。
(三)调整补贴政策,合理引导加贸发展方向
针对目前存在的贵金属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过高问题,适当调整补贴政策,实行按加工贸易额进行补贴与按物流费用额进行补贴两种方式,同时对不同产业采取不同补贴政策,加大对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的补贴力度,引导郴州市加工贸易更为合理的发展。
(四)协调解决口岸通关事宜。因广州海关暂停黄金加工贸易“客带货”方式出口,目前加工贸易难以寻找新的突破口,给永兴加工贸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建议上层领导与相关部门积极协调,早日恢复出口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