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沪农商村镇银行

首页> 关于我们

区县动态

2013年永兴县春耕备耕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3-08-23来源:永兴县人民政府网浏览字体:[      ]

 

为了及时、准确和全面掌握我县春耕备耕情况及农民的种植意向,积极引导和科学地指导农民节后迅速投入春耕生产,我县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到便江镇、高亭镇、黄泥镇、油市镇、鲤鱼塘镇和香梅乡等6个乡镇,随机抽样调查120户农户(每个乡镇调查2个村,每村调查10户农户),就今年的春耕备耕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显示:今年我县春耕备耕总体形势较好,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农资储备充足,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但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现将调查情况作如下简要报告。

一、春耕备耕总体形势较好

(一)惠农政策落实好,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为了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我县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惠农强农政策的同时,县政府“三农”惠民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生产的鼓励措施。县委、县政府将在近期研究2013年粮食生产意见、种粮大户鼓励措施、耕地抛荒治理等工作, 2013年粮食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要达到1000万元,其中粮油生产投入占70%,包括省部级早稻集中育秧资金160万元,省部级粮食高产创建项目配套资金100万元,双季稻生产示范长廊建设300万元,秋冬农业生产示范80万元,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病虫害绿色防控)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40万元、机械化育插秧推广20万元。粮食生产加工主体扶持与奖励占30%,包括种粮大户与粮食生产高产示范户奖励90万元、粮食生产先进乡村和粮食生产先进合作组织奖励10万元、粮食生产龙头企业品牌打造200万元。出台的奖励政策有:在水稻集中育秧方面对采用薄膜育秧的主体给予80元∕亩的补贴,对采用大棚育秧的主体再给予20元∕㎡补贴;在恢复双季稻生产方面,对种植双季稻的按双季稻面积15元/亩标准安排县、乡、村工作经费;在耕地抛荒治理方面,给予100元∕亩的治理经费。拟在全县主要公路沿线建立恢复双季稻生产示范长廊,由县财政从粮食生产专项资金中安排300万元。同时,将在全县建立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和千亩超级稻“种三产四”工程示范点等。

(二)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升。由于中央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及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推出,如涉农补贴金额提高、最低粮食收购价提高,同时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对种粮大户奖励政策,种粮大户与粮食生产高产示范户奖励90万元,粮食生产先进乡村和粮食生产先进合作组织奖励10万元,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预计今年粮食面积较上年有所增加。据抽样调查的120户农户今年农作物的种植意向:预计今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586亩,比上年增加26.4亩,增长4.7%;其中早稻面积445亩,,比上年增加16.8亩,增长3.9%。双季稻种植户61户,,比上年的58户,增加3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68亩,,比上年增加32亩,增长23.5%。其中烤烟面积150亩,,比上年增加30亩,增长25.0%;蔬菜种植面积89.5亩,比上年增加19.5亩,增长27.9%。从全县情况看,2013年全县计划粮食播种面积90万亩以上,较上年增长14.2%其中水稻种植面积70万亩以上,比上年增加20%,早稻计划种植32万亩,比上年增长23.9%,中稻4万亩,与上年持平,晚稻34万亩,比上年增长19.3%;其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9万亩。发展优质稻面积30万亩以上。

(三)秋冬作物长势良好。120户农户,春粮面积为15.5亩(鲤鱼塘镇没有种早稻),增长1.97%;油菜籽面积100亩,增长9.89%;绿肥面积69亩,增长16.95%。2013年油菜作物面积20万亩,绿肥13万亩。由于去年冬季雨水较多,土壤湿度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菜和绿肥的生长,我县的农技人员及时深入基层指导农户进行开沟排渍、增施腊肥、开展病虫害防治。目前油菜苗架长势较好,今年油菜生育期较去年提前5天左右,预计产量2.5万吨。

(四)主要农资需求平缓。据调查,120户农户2013年预计需求化肥96491公斤,比上年增长5.4%。其中氮肥12565公斤,增长1.5%;复合肥62722公斤,增长6.3%。农药需求2361公斤,比上年增长4.5%;农膜需求496公斤,比上年增长6.3%;种子需求2817公斤,增长7.6%。其中早稻种子需求2028公斤,增长2.5%。农机具需求18台,较上年增加3台。树苗、种苗需求8.5万株,比上年增长12.3%。农用生产资金本年计划投入50.1万元,增长7.6%;目前已经投入4.7万元,增长13.7%。农业生产资金来源:自有资金占70%,贷款占10%,借款占20%。

(五)农资储备充足,主要农资价格呈上涨趋势。今年,各农资经营部门农资调运较早、农资储备充足,基本满足春耕生产需要。据初步调查统计,目前全县共储备杂交水稻种子12万公斤,占全年需求量的30%左右,储备杂交玉米种子2万公斤,占全年用种量的20%左右。全县各农资部门到目前为止共库存和调进化肥总量为2.2万吨。储备农药60吨,农膜12吨左右。根据市场需求,各农资经销商会及时调补农资,农资货源充足,不会出现断货现象。今年农资价格总的来说,除钾肥外,其他物资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杂交水稻种子零售价格近年来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状态,杂交稻种子中等零售价为30-40元/公斤,高的达到80-90元/公斤。由于受国际市场影响,钾肥价格价格与上年同期比上涨12.5%, 45%复合肥较上年上涨6-7%。过磷酸钙较上年上涨10%,农药价格上涨不明显。

(六) 农业种植新技术逐步推广。永兴县乡村多属于山区地带,根据此实际情况,县农业部门加大了新型农业耕作技术的推广。120户农户中,抛秧面积198.6亩,同比增长4.44%;直插面积236.4亩,同比增长1.88%;旱育秧面积30亩,与去年持平。

(七)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今年春节刚过,大部分青壮农民纷纷涌向外地打工。据调查,120户农户中外出人员122人,比上年增加15人。其中节后复工人员77人,比上年增加14人;返乡在家闲置人员3人,与上年持平。农民外出务工的方向主要是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珠三角等沿海地区,从事的行业的主要是建筑业、制造业及服务业。

二、当前我县春耕备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资价格偏高。近几年来,种子、化肥等农资价格一直处于高价位运行,粮食价格有所上涨,但随着农资价格的不断上涨,农民种粮的成本增加,农民种粮的效益仍然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的种粮的积极性。

(二)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当前农村中许多水利设施都年久失修,农田基础设施部分严重老化,渠道污塞比较严重,制止耕地抛荒的难度较大。种植技术落后,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稻谷种植仍然以传统的直插或抛秧方式为主。加上又没有设置机耕道,造成稻田抛荒或双季改种单季的隐患仍有存在。

(三)农村土地流转难度大。耕地流转政策措施不健全,造成农村土地流转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因农民种不种田都能拿到国家的粮食植补资金,致使部分农民宁愿田土抛荒也不愿意流转出去;二是大部分流转到种粮大户的耕地都有是采取一年一定的形式,致使有的农户随意提高流出土地的承包费;三是由于一年一定的土地流转形式,种粮大户没吃定心丸,不也对土地投入,甚至掠夺经营,造成地力下降。土地流转不畅严重阻碍了发展生产大户和现代化农业生产。

(四)基层农技体系薄弱。由于基层农业服务体系不配套,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还没有完成,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还没有建立,农业许多新品种、新技术等不到及时推广应用。

(五)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和结构失调。现在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外出务工,给春耕备耕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在农村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妇女,他们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应用意识差、水平低,习惯于传统的方式种植,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开展春耕生产带来一定影响。

三、几点工作建议

(一)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开展农资打假行动。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布置“打假护春耕”活动,集中力量对农资生产、销售相对集中的地区及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集散地,特别是农村集贸市场进行重点检查,坚决抵制各种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市场和进入农户,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等违法违规行为,为农民备耕创造安全生产环境。有关部门要大力开展放心农资、平价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减少农资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确保春耕期间农资供应充足。

(二)加快推进农业服务体系改革。要抓紧建设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等公共服务机构,加快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要搞好科技备耕,结合科技兴农、科技入户工程,及早研究制订科技人员、专业大户的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确保主推品种和主推先进适用技术落实到位,提高春耕生产科技含量。

(三)加快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特别是要修复和疏通原来的灌溉渠系,修通机耕道,防止和减少耕地抛荒,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增强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

(四)切实落实惠农政策。要针对当前生产形势,及早发布各类农业扶持政策措施,推动春季农业特别是粮油生产稳定发展。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要早出台、早发布,让种粮农民早知道。要坚持谁种粮、谁得补贴的原则,让涉农补贴、农业保险理赔资金真正补贴给种粮农民。

(五)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加强耕地流转服务,规范耕地流转行为,鼓励发展种植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规模效益。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网站声明|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沪ICP备06030408号 服务热线:4009962999 网站支持IPV6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