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兴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力推进全民创业,着力营造全民创业氛围,降低创业门槛,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提升服务水平,中小企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一、永兴县中小企业现实情况
(一)民营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壮大。2013年我县共有私营企业1006家,比去年增长37.6%。其中:金银冶炼及贸易企业107家,煤炭企业78家(煤炭开采40家,煤坪38家),小水电企业25家,烟花爆竹企业40家,建筑安装企业15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95家,个体工商户11648家。2013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91.9亿元,同比增长17.5%,实交税金11.03亿元,同比增长20.1%。
(二)加快园区建设,着力打造民营经济发展优良载体。构筑了“两区四园”发展格局,在全省开创了一个县同时拥有两个产业园区的先河。总体规划面积18.5平方公里。其中永兴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集中区辖太和工业园和柏林工业园,规划面积8.5平方公里,主要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城市矿产”拆解物及有色金属工业“三废”中提炼金、银、钯、硒、铟、碲、铂等稀贵金属。永兴经济开发区辖高新技术产业园、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主要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以物理回收为主的再生资源利用等产业为主导产业。工业园区布局基本合理,供水、供电、供气,道路等设施日益完善。
(三)加快县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的建设
永兴县华创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中小企业创业服务、咨询、培训以及标准厂房和配套用房开发、视频安防监控设备研发、生产的高新科技企业。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拥有安防监控品牌“网络眼”。由永兴县华创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的永兴县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是2011年5月由永兴县经济和信息化局批准成立的大学生创业和高新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基地位于永兴县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内,总投资6亿元,占地面积 10573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其中标准厂房建筑面积 99360平方米 ,宿舍及仓库建筑面积 43243平方米 ,技术研发大厦建筑面积 22267平方米 ,配套服务用房 17354平方米 。内设高新创业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区和科技创业孵化区等三大功能区。创业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已于 2011年7月30日 全面竣工,建设完成标准厂房及配套宿舍面积 45000平方米 ,计划孵化电子加工企业15家,提供就业岗位1500个,实现年产值5亿元,税收3000万元。目前,创业基地已入驻华赋科技、泰达电子和龙达科技等5家企业,实现产值1500万元,用工500余人。二期 15000平方米 标准厂房2011年8月动工, 2012年5月30日 完工,计划孵化企业10家。
(四)着力打造创业基地服务平台
1、打造企业孵化平台,加大对外招商力度,引进孵化企业8家,毕业3家,新增产值9600万元,税收760万元。明年计划孵化10家企业,毕业6家企业,职工人数4000人以上,销售收入1.6亿元以上。
2、设立了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工商、税务、机构代码等证件的办理服务及创业者提供政策、法律及业务咨询等服务,解答创业者的疑问,帮助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提供创业资金服务。基地与永兴县内的小额贷款部门合作,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为创业提供资金保障。
4、提供创业技术服务。与永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农民阳光培训联合为创业者免费提供学习培训,提升创业者创业技能,帮助企业招工1670多人。
二、永兴县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全民创业的氛围不够浓厚。管理者存在保守、依赖和观望等旧的观念。而且管理人员对创业基地建设的思路不够清晰,对创业基地缺乏必要的了解,没有科学把握创业基地建设的内涵,缺乏正确的规划和引导。
(二)创业发展要素制约依然突出。融资渠道亟待拓宽,土地资源供给有待改善。全县中小企业较多,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大。目前,全县稀贵金属产业整合升级、搬迁入园,煤炭企业和烟花爆竹企业实现技改扩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企业在办理环评、安评、国土等手续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而且手续相当复杂难办,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生产和发展。工业用地指标紧张,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很大。
(三)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目前虽已有永兴稀贵金属产业窗口服务平台、南方稀贵金属交易所、永兴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永兴县小额贷款公司、永兴县怡兴稀贵金属供应链有限公司、永兴沪农商村镇银行等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但创业辅导、管理咨询、人力资源、融资、信息、法律等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还相对薄弱,基地服务的人力和物力还很欠缺,难以为企业提供全面的优质服务。
三、支持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的建议
(一)加大创业宣传力度。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大力吸引外地客商来当投资创业。同时加强创业工作的宣传动员,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开设宣传专栏,对政策进行宣传报道。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强对创业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全力推进中小企业创业成长工程,用二到三年时间,在全县形成浓厚的全民创业氛围,并培育和打造出一批具有成长型、牵动型的中小企业精品,为我县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强化政策支持力度,推进创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实施奖励政策。对为中小企业发展做出成效的中介机构给予重奖,如对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的担保机构、金融机构、评估机构、法律咨询机构等中介组织,按其贡献大小,由政府实施奖励;二是政策扶持。如对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等明显带有公益色彩的创业服务平台,对入驻其内的企业实现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明确一个分配比例,予以返还,既能够调动创业企业积极性,又可以实现长期良性发展。
(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一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民营企业“集群化”。支持龙头企业通过配套协作,延伸产业链,加速形成产业集群。另一方面促进民营企业“科技化”。安排专项资金,鼓励和扶持企业通过技改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三是促进民营企业“品牌化”。加大对争创品牌企业的奖励力度,引导和促进企业创品牌、争市场。
(四)优化创业基地发展的良好环境。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一站式”服务,制定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各项税收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涉企规费减免力度,对依法保留的收费项目一律按最低标准执行,最大限度地释放全民创业发展的潜能。同时,强化社会监督,强化投诉受理,促进全民创业软环境由整治到优化的转变。